今天是:
长汀要闻 | 长汀旅游 | 长汀故事 | 长汀历史 | 刘氏三明分会
   当前位置: 长汀县智力支乡协会三明分会 >> 大千世界
 
宁化石壁是客家民俗文化的发祥地

点击数:1373  更新时间:2019/6/21  发布人:admin
    

宁化石壁是客家民俗文化的发祥地

赵建军 廖允武

来源: 三明侨报网

客家大都是唐宋时期中原地区移民来的。客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融合和同化了一些土著少数民族,同时将其风俗也吸收、融合于自己的风俗之中,又在与其他地区、其他民族的交往中,吸收、融合了他们的良风美俗,加上客家人口众多,居住地域广大,形成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所以,客家风俗在传承和变异中,显得特别丰富多彩,包罗万象。

客家民俗是一个民族在生产、服饰、饮食、居住、婚姻、丧葬、节庆、娱乐、礼仪、信仰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广泛流行的、经常重复出的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就是人们自觉的喜好、风气、习尚和禁忌等,它流行于民间,为大众所自觉传承。汉族文化历史悠久,风俗源远流长,已有上下5000年连绵不绝的历史。这一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比拟的历史优势,使得汉族的风俗,无论哪一种、哪一类,都格外丰富而迷人。

客家的风俗具有凝聚力。客家作为汉族的一支民系,是如何凝聚而成的?其原因固然很多,但客家风俗具有凝聚力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尽管客家风俗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但是客家风俗的基本内涵具有一致性或同一性。例如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吃汤圆,这无论是哪一个省、哪一个地区,也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在港、澳、台的客家人,甚至到了海外,身处西方民族包围之中的客家人后裔,都无一例外。

客家人多处闭塞贫困的山区,有“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之俗语,非艰苦奋斗无以图存。在长期的迁移中,客家人养成一种刻苦耐劳,自立自强建设家园的淳朴民风。同时,又因为在历史上的多次迁移中,都是整个家族集体迁徙,以封闭式的生活为主,因而家族观念特别强固,保持着较多的从中原到江南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其最大的一个特点是不同于广府人、潮汕人的重商意识,而是崇尚读书,外出求学蔚为社会风气,有“文化之乡”之称。从文化艺术的层面说,宁化客家民间艺术异彩纷呈,这里可寻觅中原文化的古老痕迹,又具客家特色。

宁化石壁是客家民俗文化的发祥地,最原始的客家话从这里形成,宁化及其石壁方言,保存着中原许多古汉语的成份,同时在音系、词汇、语法等方面,又发生了变化,而成为一种新语系-客家话,客家话随着客家先民的流迁而不断演变,但现代的客家话的浊母清化是在石壁形成的,宁化及其石壁方言成为客家话的源头。

最古老的客家民间艺术、山歌、戏曲从这里推出和流传,诸如“牌子锣鼓”、“曲棚”、“道士音乐”都为客家人所喜闻乐见,都是石壁传统文化的瑰宝。客家音乐内容丰富,有生活歌、历史歌、劝世歌、情歌、革命歌、儿歌等等,九十年代初的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宁化歌谣分卷,搜集了厚厚一本,数百首民间歌谣,诸如“曲棚”、“牌子锣鼓”、“道士音乐”等等;客家的民间艺术也非常丰富,如宁化高蓬灯、文武灯、舞鬼子、木活字印刷、擂茶制作等都为客家人所喜闻乐见,都是石壁传统文化的瑰宝。

最古朴的客家服饰从这里产生,宁化服饰保持了客家朴素、大方的特点。男人多穿“对襟衫”,连长袖,正面开襟,口袋二大一小,直领、布扣;女人都穿“大襟衫”,亦为连长袖、直领、布扣,唯开襟由领口斜向右胁,里襟装袋。裤子式样则不分男女,统称“大裆裤”,又宽又大,上接四、五寸阔的腰头,不开口,多余部分折迭于肚前,以带系住。男装不加配饰,女装却较讲究,如领边加滚饰,开襟、袖口、裤脚加花边等。尤其农村女子普遍穿着的一种围裙“掩腹”(其实可以掩胸),下摆宽及两侧,上端缝花刺绣,加上“腰链”和“牙牌” “手镯”等银饰。梳辫的是姑娘,盘髻者为妇人,装扮美观而又实用。

最早的客家礼俗也是从这里延续。一年一度的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是当地最隆重的祭祖仪式。来自海内外客家乡亲身穿黄马褂的在古装仪仗队的引导下,沿着“客家之路”,依次来到客家公祠前。三通鼓响后,客家乡亲虔诚地拈香顶礼膜拜,表达对祖先的孝敬之意和表达怀念之情。客家人从中原南迁而来,石壁祭祖仪式沿袭中原古礼:出主、燃烛、设案、上香、跪叩、荐食、储食、初献、读祝、再献、三献、焚祭文、纳主、撤、馁等十五项程式。在焚帛烧钱纸时,主祭要在神前献上一杯酒,然后由礼生送至焚帛处,将酒酹在上面,以示祭者献上钱帛之虔诚。在祭祀过程的中,几次鸣锣击鼓或弦乐伴奏,为祭礼增添热烈气氛。祭礼结束后,将猪肉、羊肉等祭品分给参祭代表。也有将祭品用于宴请参祭人员,只给少数的行祭人员与乡绅、长老等发点祭品。宁化石壁客家祭祖习俗,于2008年6月入选福建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又于2011年被列入文化部公布的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石壁客家祖地的祭祖活动,是建立在客家人对祖先的崇拜和寻根溯源的基础上的,并以传统的祭祀礼仪,满足海内外游子寻根谒祖的情结,显示了我国古文明礼仪之邦的光华。

宁化久盛不衰的民俗文化继承了中原汉民族的传统,又与南方山区的特殊环境相适应,如其重孝悌、讲仁义、重教育、讲卫生、重节俭、讲礼仪、热情好客等风气。

 

 上一条: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标识
 下一条:宁化客家提线木偶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福建省长汀县智力支乡总会三明支乡会   闽ICP备18013799号-1
  法律顾问:汤咏红律师  网站支持:三明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