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长汀要闻 | 长汀旅游 | 长汀故事 | 长汀历史 | 刘氏三明分会
   当前位置: 长汀县智力支乡协会三明分会 >> 大千世界
 
海峡两岸客家民间信仰

点击数:1297  更新时间:2019/8/19  发布人:admin
    

海峡两岸客家民间信仰

魏丽华

来源三明侨报网

一般认为,客家人对于宗教神明的信仰极其虔诚,但因保守的民族特性,所以先入为主的观念颇重。早期大陆来台的祖先,多选择家乡的寺庙为守护神,他们携带了神明的香火或神像在台湾建庙,或安放在家中奉祀,祈求保佑平安,成为客家祖先的精神支柱。一般供奉于厅堂的神明有:观音、妈祖、三山国王、义民爷,以红纸书写贴于壁上。

客家人的寺庙,除了主祀神之外,还有很多从神也一同供奉在里面。而民间的信仰也颇为单纯,主要的只有妈祖、三山国王、义民爷及伯公等,现将其述于下:

妈祖婆

妈祖是大部分客家家庭所奉祀的航海守护神,因祖先们渡海来台,为祈求平安横渡台湾海峡,便诉诸妈祖的保佑,祈求安全到达。

相传妈祖是五代末福建省兴化府莆田县湄州镇人,本名林默娘,从小她就喜欢烧香拜佛。于十三岁时,经一位高深道长传授秘诀,得到一个铜符,从此精通驱邪降妖,替村人解决了许多问题。又常于水患中救人出险,因此很受乡里的爱戴。

二十九岁时,为了救一对在海上遇难的父子而丧生,升天成神,常于海上显灵,帮助航海人渡过难关,为后人奉为海神、封为天妃,享有“天上圣母”之尊称。

三山国王

客家先民开山打林,为祈求拓垦顺利,乃奉祀三山国王为移民台湾的守护神。凡有三山国王庙之聚落,必是早期客家人移民落脚之处。

三山国王所供奉的乃潮州揭阳县(今改名揭西县)的三座名山——独山、明山、巾山之山神,分别为白脸、红脸、黑脸。这种山岳信仰是对自然的崇拜之风,他们深信山神能制服山中之生番,使其开垦顺利、风调雨顺、五谷丰收。

传说于南宋末年,国事倾颓,皇帝昺为激励士气,遂亲自带兵作战,但仍全军覆没,昺落荒逃到揭阳县境,在前有湍急大河,后有追兵的情急下,他虔诚跪地请求上苍挽救宋室。祷告后,忽见眼前大队人马自河的对岸三座山奔驰而至,此时只见敌军大败而退,因而救了昺一命。待他定神后,欲向这三位将军答谢救命之恩是,发现大队兵马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日后,昺领悟到这一切乃上天受到他精神感应,于是派山神相助,为感念三位山神,便御赐为“三山国王”。

义民爷

义民爷是台湾客家人独特的信仰,为最普遍崇拜的神明,为了祭祀一批保乡自卫,除暴安良而牺牲性命的义民所建之庙宇,是标准的台湾地方神明。

据史书记载,乾隆五十一年,漳州人林爽文在彰化反清起义,战乱遍布全台。因属下皆为乌合之众,良莠不齐,所到之处抢夺奸杀、民不聊生,客家人为了保家卫民,纷纷起而奋抗,组成义民军协助清廷齐力对付林爽文部队。当时牺牲惨烈、死伤无数,清廷为了纪念这些阵亡的义民,让英魂有所寄托,遂建寺庙供后代祭拜。乾隆帝因念义民平乱有功,而赐“义勇”诏书嘉勉,续而颁赐“怀忠”,“褒忠”御笔匾额。

义勇匾现悬于员林小埔心庄的义民庙;怀忠匾则挂于苗栗社寮罔的义民庙;褒忠匾则置于枋寮的义民庙。

台湾有三十多座义民庙,其中规模最大、祭祀圈最广、信仰最虔诚的该属新竹新埔坊寮义民庙。农历七月三十日义民节是客家人相当重视的一项祭典,每年均有猪公大赛,有时更有放水灯、尝糖糜(甜稀饭)等活动,盛况空前。新竹地区的客家人,于义民节当天,可看到数以千计的善男信女手持黑旗,远从各地迎送义民爷回坊寮总庙,更换新的香旗,并于幡带上书写奉祀者的姓名、住址,待祭典完毕,再迎回家里奉祀,是新竹客家独有的特色。

伯公

伯公就是福德正神,或称土地公,是管理土地之神,客家人称之为“伯公”。

伯公原为人们以大自然的崇拜信仰,然而在民间风俗中,总将神明赋予人格化。流传于民间的传说,主要有二种:

传说中,伯公是周朝的一位官吏,名叫张福德,他为人公正,体恤民间百姓生活困苦,默默地做了许多善事。但在他死后,接任的官吏,为所欲为,与福德之为人作风恰似天壤之别。百姓因此以福德之恩泽感念在心,最后以建庙祭祀,取其名尊称为“福德正神”。

据说,周朝有位当代上大夫的家仆,名叫张明德,他的主人要远赴他乡就任,家中爱女思父心切欲见父亲,张明德见此景,乃陪同他千里寻父。不料中途遇到风雪,女孩因受冻而生命垂危,张明德便脱去身上的衣物来保护她,虽然小女孩的性命保住了,但自己却冻死了。其主人为了感念忠诚,遂建庙祭祝,周武王赠号“后土”,世人尊称为“土地公”。

民间祭祝的土地公神像大致一样,是一位白须白发、笑容可掬的老人,颇似古时的员外。有些伯公的神像旁,还会雕塑一双老虎,据说这些老虎能为民除害。

台湾民间普遍祭祀伯公,庙祠分别称为“福德宫”或“福德祠”,客家地区则俗称“伯公庙”、“伯公亭”。在客家地区,信徒常用一块石板或木牌当作香位,写着“福德正神香位”或“福德正神神位”,有些则有伯公之塑像祭拜。古老而典型的伯公庙,保存了客家特色,由砖块彻成,且于庙屋前造一小石桌,供信徒放置祭拜之礼品,并于小屋之前方的围墙处建一间小小屋,供奉“天神爷”(天公),在庙之右侧再筑一间更小的小屋或置一石凿香炉,以供奉“好兄弟”。此三者,正好代表中国古代的“天、地、人”之三才思想,但此典型的客家伯公庙保存得并不多,普通仅供奉天公和伯公而忆,有些祠庙则配祀“龙神”。

客家乡村可能是台湾最盛行土地公信仰之地,各乡镇皆有伯公庙之设立,不少农家亦在田间自行供奉田头伯公,由此可见,客家人对伯公信仰之虔诚。

拜阿公婆

客家相当注重伦理亲情,为了感念先人艰苦的拓垦,除了每日烧香祭拜,更于喜庆时刻,烧香告知祖先一同分享;或逢身心不如意时,跪拜祖先,祈求事事顺心、平安如意。

每逢佳节倍思亲,当外地游子返乡过节,一家团聚时,亦不忘以祖先深深的追思,凡除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冬至等节日,必备丰盛牲礼敬拜阿公婆,共享节庆。阿公婆在客家人的心目中是何等重要啊!

 

 上一条:泰宁“读书之乐”旗匾探究
 下一条:宁化客家 “食衣冠”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福建省长汀县智力支乡总会三明支乡会   闽ICP备18013799号-1
  法律顾问:汤咏红律师  网站支持:三明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