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长汀要闻 | 长汀旅游 | 长汀故事 | 长汀历史 | 刘氏三明分会
   当前位置: 长汀县智力支乡协会三明分会 >> 大千世界
 
明台姓氏同祖同源

点击数:888  更新时间:2017/11/23  发布人:admin
    

明台姓氏同祖同源

林荣发

来源:三明侨报网

三明市汉族主要的姓氏其渊源都来自中原。中原姓氏迁徙三明境域始于三国时期。

三国蜀汉景元四年(236年),郡望下邳的余珠杰的第4世孙余永华从浙江余杭入闽居延平,后迁居将乐东街,又迁徙沙县竹溪坊。从西晋始,中原汉人或为躲避战乱,或为任职等原因,相继从中原等地南下,辗转进入三明境域。宁化石壁成为当时南下中原移民的中转站,有150种以上的客家姓氏都是由宁化石壁播衍于海内外各地。如:西晋时,知名隐士廖棠迁徙将乐。东晋太宁三年(325年),林禄出任晋安郡守,举家迁居晋安(今福建省福州市)。林禄的后裔林放从福清迁居沙阳(沙县)。林禄第三子林畅的后裔主要分布在福州、长乐、连江、闽侯、永泰,其中有部分后裔迁居大田梓溪林。南北朝时,景帝后裔刘国祥迁徙宁化石壁。同期,广东梅州一支陈姓迁居宁化石壁。隋代时,豫章罗氏罗珠的第21世裔孙罗景春由豫章入闽,居沙县。隋大业十四年(618年),罗景春的长子罗万发从沙县迁居黄连竹筱窝(今宁化县治所);他的第4世裔孙罗毓政(字令纪,号维纲)创建黄连县。隋末唐初时,河南武林(登封、伊阙、河南一带)伍氏入闽迁居麻仓(今清流县城关)。

至唐代,形成中原汉人大规模进入三明境域的第一次大浪潮;这时期入明的主要姓氏有萧、廖、黄、陈、张、李、王、邹、刘、谢、何、詹等姓。如:唐武德二年(619年),南北朝高帝萧道成的后裔萧成全由江西迁徙入闽,居长汀馆前胡坑,后因遭土匪抢劫而迁居清流四堡扬慈地。唐贞观四年(630年),原籍湖北江陵的荆州大司马廖轮奉命领兵前往泰宁开善九峰山征剿山寇高海、高澄。廖轮得胜班师回朝后,留下儿子廖董钊与外甥杨胥马镇守葫芦二泽(今开善乡枫林和洋坑)。廖董钊成为泰宁开善廖姓的开基始祖。唐总章二年(669),河南固始的陈政父子奉敕率58姓军士入闽平叛,这批中原将士的后裔有相当一部分辗转落籍三明境域。唐开元八年(720年年),福州参政左副使黄昌模携母举家21口迁居尤溪县城关镇后新街典屋。唐开元十二年(724),河南光州固始人吴图元,以治书御史奉命都统节制经略闽疆。其后裔迁居尤溪,子孙又分衍大田、漳平、安溪等地。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御史中丞陈雍同次子陈苏从浙江吴兴迁到南剑州沙邑固发冲(今贡川镇新发冲村)定居,开基永安陈氏。唐天宝年间(742-756年),张国庆的后裔张仪龙、张仪凤兄弟从江西南昌入闽,徙居剑沙牛栏角(今福建永安贡川北郊)。唐建中四年(783年)十月,陕西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的五千军队哗变,占领长安。李尚昊从长安避难回福建,与长子李希悦归隐剑州尤溪皇历村(今永安槐南乡皇历村)。李尚昊被三明李氏尊为开基始祖。唐元和十三年(818年),邹凤炽任巡御史大司马,迁居江西奉新县。邹凤炽之子邹清献有两个儿子:邹松恒、邹松柏。次子邹松柏迁居宁化石壁。唐乾符二年(875年)因避黄巢之乱,蜀汉主刘备的次子刘永的第32世孙刘天钖弃官奉父刘祥南下,避居到福建汀州宁化县石壁(今宁化石壁乡)。刘祥为入闽刘姓开基始祖之一。

唐光启元年(885),王绪、王潮入闽更是带来了大批河南固始的将士。尤其是王潮、王审邽、王审知兄弟3人都随军入闽,带来庞大的王氏族人,世称他们为闽王氏。河南固始人黄敦、黄膺兄弟,谢文廷,邹勇夫,萧曦以及詹缵都是随王绪、王潮入闽后迁居三明境域的,成为其姓氏入明的开基始祖。据尤溪《詹氏族谱》载:詹缵“从福州侯官县迁尤溪五十都万人庄(今新阳镇卫生院旧址),与杨、余二姓同居。于五代十国后唐天成二年(927年)肇基四十九都高士石龟(今尤溪新阳镇高士村)。公携三子,长名富子、次名富孙、三名通远,为尤溪詹氏始祖。”唐末,尚书右仆射邓攸的侄儿邓绥辗转入闽,迁居宁化石壁。

两宋时期,由于战乱等原因,形成中原汉人大规模入明的第二次高潮。这时期入明的主要姓氏有萧、黄、余、陈、林、张、李、邹、刘、谢、何等姓。如:北宋初,原籍河南光州固始萧崇出任邵武郡守,其后裔迁居三明境域。北宋乾德年间(963-968年),原居福州的余珠杰第68世孙余兴祖迁居明溪柳杨里白叶乡;其次子余思恕、第三子余克仁迁居将乐。北宋乾兴元年(1022年),张咸的第13世孙张福郎进士出身,入闽为邵武同知,居光泽;其第4世孙张试六迁居建宁南乡隆保。张试六的后裔分居建宁、明溪、宁化、沙县等地。北宋末,范仲淹长子范纯佑的长子范如符迁居建宁,次子范如节迁居福建清流。据《崇正同人系谱》及《陈朝王室世家避乱迁石壁乡》载:宋时,陈魁率族人97人(也有称93人)迁居宁化石壁。

明台两地由于地域相邻的原因,彼此间交往源远流长。从清代始,三明境域各主要姓氏都有族人直接或间接迁居台湾。如:据大田《连氏族谱》载,连谋“由浙江婺州(今金华市)入闽,初居“三山”之连江。……连江连氏传至揔公(即连总,字广川),于唐开成二年(837)因隐退携眷迁居延平郡尤溪,再迁大田蓬屋村定居。”后,大田魁城连氏有后裔迁居龙海市马崎村。马崎村后裔又迁往台湾。台湾连战先生的先祖就是马崎村的,与大田连氏同宗。宋代,宁化石壁的萧梅轩从石壁葛藤凹迁居广东松源都,其后裔播迁至广东省兴宁、河源、饶平、和平、肇庆、阳春、阳远、海丰、长乐;部分后裔复徙江西泰和、兴国以及湖南各地。据《书山派萧氏族谱》、《斗山派萧氏族谱》载,今闽南民系中的漳州、泉州、厦门以及台湾的部分萧氏之号称“书山”、“斗山”、“涌山”派者,均出自宁化石壁。随便翻开三明各姓氏族谱都可以找到其后裔直接或间接迁徙台湾的记录。如:北宋初,宁化吴宥的次子吴坤二、第四子吴巽四的部分后裔迁居台湾。元末,宁化石壁的林向日(字双溪)的第四子林元隆居诏安,其后裔迁居台湾省。清代时,永安槐南罗氏罗孟二的后裔罗宗杏、罗方全移居台湾。民国时,国民党军在溃逃时大肆抓壮丁,三明境域有许多人被抓壮丁去了台湾,仅永安就有100多名青、壮年被国民党军刘汝明部抓走,后到台湾省。所以,台湾许多姓氏与三明姓氏同祖同源。如,与台湾最富有的基隆颜家、板桥林家、鹿港辜家、高雄陈家四大家族齐名的雾峰林家与三明林姓同源,他们尊闽林始祖林禄的第16世裔孙林昌为“游洋林家”始祖,都是林禄的后裔。我们从台湾的一些谱牒中也可以得到佐证:台湾北浦《邱氏族谱》载,其始祖宋太平兴国至景德年间(9761007年)从河南固始迁居宁化县石壁镇,后辗转闽西、广东、海南等地,迁入台湾。台湾中砺坊《梁氏族谱》载,其始祖宋时从江西省广昌迁居宁化县石壁,后辗转广东省梅县、潮州等地,迁入台湾。台湾《戴氏玉麟公派下族谱》载:其先祖于宋末从乐平迁居宁化县石壁,后双迁徙至广东,辗转入台。因此,明台两台逐渐形成同祖、同源的姓氏文化。

从三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辑出版的《三明姓氏考略》一书,我们可以看出三明姓氏人口相对集中。三明市共有姓氏520个。其中,人口在10万人以上的姓氏有:陈、张、林、黄、吴5姓;人口在1万以上至10万以下的姓氏有:李、罗、王、郑、刘、杨、萧(肖)、邓、廖、谢、余、邱(丘)、曾、叶、朱、赖、范、周、江、蔡、苏、魏、郭、胡、徐、詹、邹、卢、池、曹、严、冯、姜、巫、许、高、温、蒋、伍、连、乐、马、钟、梁、何、洪、涂、雷、潘、章50个姓;除此,有一些姓氏的人口分布也趋于相对集中的状态。如在全市人口列第11位的杨姓,集中于将乐、泰宁、明溪三县,且在将乐为第3大姓,在泰宁为第4大姓;列第12位的萧姓集中于泰宁、将乐、尤溪三县,为泰宁的第一大姓,将乐的第二大姓;列第15位的谢姓在建宁、将乐为第五大姓;列第21位的赖姓在清流为第四大姓。其原因大都是同个家族血缘扩衍。比较典型的有王、黄、李、萧、张等姓。如:唐光启元年(885),王审知兄弟入闽后形成庞大的闽王氏。王审知的第七子王延鼎迁居清流县黄满溪白石窟(沙芜洞口),其后裔扩衍至清流各地。王审知第四子王延政之子王继成、王继冒的后裔迁居永安青水畲族乡。王继成的第10代孙王三四迁大田桃源;他的第16代孙王文礼迁居尤溪中仙彩坑。所以,全市各县(市、区)的王姓大都为闽王氏的后裔。随王审知入闽的黄膺有21个儿子,其中有11位迁居三明境域,繁衍成为庞大的黄氏家族。北宋时,萧仲的11个儿子中,有9个儿子均迁徙至三明境域的泰宁、建宁、将乐、大田等地。原籍邵武的名相李纲有8子,其中6子迁居泰宁。南宋时,建宁南乡隆保张九郎有9个子中,有7个分居建宁均口、明溪机能溪、宁化张坊、宁化石壁、沙县牛栏阁、沙县茶壶等地。谢文廷的谢氏、邹勇夫的邹氏、萧曦的萧氏、詹缵的詹氏等莫不如此。

 

 上一条:客家美食:软滑香甜的宁化大卷
 下一条:家长必看!60句话,助你培养出积极阳光的孩子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福建省长汀县智力支乡总会三明支乡会   闽ICP备18013799号-1
  法律顾问:汤咏红律师  网站支持:三明在线